3月20日下午,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讲解大赛初赛在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非遗基地圆满举行。本次大赛由导游协会主办,大赛评委由旅游管理学院主席团,大院主席团,第二届导游讲解大赛冠军以及各院系干事担任。本次导游讲解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有31名选手进入决赛。
我们眼前的这个照壁是仿照曲阜孔庙的“鲁壁”建造的。这里借用“鲁壁出书”的典故,比喻非遗基地设在藏书的图书馆,也比喻传统文化传承有序,历久弥新。


鲁壁右前侧的是泮池及水车。《诗经》中就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句子,比喻学宫中学成的学子。水车则代表了大运河的漕运及农业灌溉技术。


非遗馆大门,造型融合了中国红、中国馆、中国结的元素,与鲁壁、泮池和南面的“大国工匠馆”相呼应。这四个字是由山东省书协副主席段玉鹏先生书写的。
前言:非遗基地是以“文化济宁”为主线,以图书馆1-4楼的空间布局设计的,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为四个篇章:第一层为《水之韵》,第二层为《儒之源》,第三层为《匠之魂》,第四层为《墨之香》,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水道图。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全长2700公里,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模型南旺分水枢纽是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采用汶上民间水利专家白英的建议修建的运河分水工程。 《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能身通六艺的有72人,而《史记》提及名字的共有77位。有学者认为,这里的“三千”和“七十二”都是约数,未必是实指。其中的大图是“孔门十二哲”,是地位仅次于“四配”的人物。中国古代五大圣人,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都出自济宁。在孔庙大成殿孔子像两侧,分别供奉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像,被称为“四配”。 “匠之魂——大国工匠·技艺传承”,包括10多个“名师工作室”和数百件非遗工工艺作品实物,以及汉碑汉画等。山东人历来以豪饮而著称。这里陈列了不同品牌的知名白酒,并聘请了国家级评酒师讲解酒文化。 刘承闿书艺馆是2013年刘承闿先生拜师40周年时设立的,作品具有浓郁的金石气,深得朱复戡大师真传。

与往年相比,本届大赛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创新和突破。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导游队伍的文化内涵和专业素质,对深厚的保定文化进行挖掘和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