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天工园作为文化传承的教育基地,非遗馆里有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非遗文化,探索文化的魅力。

我们的非遗基地是以“文化济宁”为主线。以1-4楼的空间布局设计的,占地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分为四个篇章:第一层为《水之韵》,主要展示运河文化、渔家文化、微山湖文化;第二层为《儒之源》,主要展示儒家文化、始祖文化、地域文化;第三层为《匠之魂》,主要展示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第四层为《墨之香》,主要展示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在我们的正门有一块照壁。这块照壁是仿照曲阜孔庙的“鲁壁”建造的。在这里我们借用“鲁壁出书”的典故,来比喻非遗基地设在藏书的图书馆,也比喻传统文化传承有序,历久弥新。

正门匾额的四个篆字是“天工开物”。这取自《尚书》的“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经》中“开物成务”,意思是凭借人的智慧可以巧夺天工。而两侧的楹联则是:溯文化渊源,遂使非遗惊世界;兴理工学院,匡扶鸿鹄翥云天。这楹联也是我们的非遗项目之一。

我们的非遗基地无时无刻不透漏着文化的气。我们有一颗非遗树,树上共有八只鸟。树干代表传统文化根深叶茂,八只鸟和门楣上的两只代表非遗项目的十个门类。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基地,可以吸引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项目。

让我们正式进入第一层《水之韵》。所谓水之韵,那就是壮丽,瑰丽。而我们的京杭大运河就是水之韵。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在201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作为京杭运河路段上的我们无比自豪。

我们仿制的竹竿巷内陈列着画家邹鸿、张森严先生联合创作的大运河济宁段全景长卷,济宁非遗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娟女士纯手工的圣绣作品《百猫图》及《清明上河图》,以及运河招幌文化,竹编柳编器具,红炉,渔具,剪纸作品等,生动再现竹竿巷当年的场景。它会让我们知道文化的魅力。坚定了我们文化传承的决心。

这二楼的主题是“儒之源”。大家都知道济宁因“孔孟之乡”而驰名中外,因儒家文化而源远流长。而我们二层展厅的四周就是用小篆镌刻的木简《论语》全文。《论语》是儒家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都知道:尼山,因孔子诞生而闻名。所以,我们仿建了尼山书院。曲阜尼山书院始建于宋代,千百年来,一直是儒学传承的代表性场所。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来传承孔子文化,把我们的孔子思想发扬光大。

在微山马坡发现的明代“梁祝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关梁祝记载的实物,也是证明梁祝家乡在济宁的最有力证明。所以我们设有梁祝文化馆,里面有大量文献以及实物以便于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梁祝文化。我们还希望通过梁祝文化,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爱情观。总的来说,非遗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所以我们把这些非遗项目展示出来,希望更多的人喜爱它们,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相城的青山绿水之间,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